近日,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的共同努力下,医院首例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顺利完成,这标志着大连市友谊医院卒中中心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月27日晚7时40分,年过八旬的崔大娘在120急救车的呼啸声中被送入大连市友谊医院急诊科。急诊医生迅速查看,初步判断崔大娘符合进入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的标准,立即按照流程采血送检、安排头CT检查同时呼叫神经内科医生。神经内科顾医生迅速到达急诊进行专科评估,崔大娘4个多小时前午睡,1小时前家属发现其意识不清,问话不答,眼球左侧凝视,右侧肢体完全瘫痪,NIHSS评分14分。顾医生判断崔大娘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大血管病变,到院时已经发病4.5小时,超过了静脉溶栓治疗窗(4.5小时),尚在动脉取栓术治疗窗内(6小时)。随即,医生紧急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按照流程呼叫介入小组。
介入小组姜大宇医生收到呼叫后迅速启动导管室的准备和介入团队召集,接到通知的陈晓旭主任、李晓红主任、樊敬峰主任、张继业医生和导管室护士们立即踏上去医院的征程……经过1个小时的术前准备,崔大娘在发病6小时顺利进入导管室开始穿刺。经过DSA检查可见崔大娘左侧大脑中动脉的M2段上干近起始部位血管闭塞,并经支架取栓术操作取出三粒质地较硬的小栓子,术后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流域显影良好,手术成功!
经过术后神经内科的精心管理,崔大娘目前已经达到NIHSS评分0分的理想状态,近日将出院重返家庭和社会。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静脉溶栓药物的问世极大的推动了这一疾病的救治发展----发病4.5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可以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实现血管再通,明显的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但是,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主干等大血管的堵塞、长度超过8mm的血栓是静脉用溶栓药难以溶开的,这部分患者往往发生大面积的脑梗死,引发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或死亡。经过全球医疗界数年的探索,2015年,支架取栓术在大血管病变的脑梗死中的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多个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为这一凶险疾病的救治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此后,各个卒中中心迅速开展支架取栓术、静脉溶栓-支架取栓桥接治疗的工作,挽救了很多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
大连市友谊医院对卒中中心工作非常重视,在既往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动脉内支架取栓技术的发展,成立了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等多个相关科室组成的多学科治疗团队,开放了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制定医院脑梗死急救流程、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反复推敲每个细节……为这一先进技术的开展做了充足的准备。
这是我院脑梗死动脉内介入治疗的首次实战,每个岗位的医护人员都能严格按照流程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首战告捷的重要因素。这次实战的成功,为今后大连市友谊医院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增强了团队的信心,是卒中中心工作的重大突破!